
8月25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岳伟,这位涉嫌多起合同诈骗案的“国企老总”,30余载的行骗生涯至此结束。
披着借款“外衣”的骗局
500万元借出半年迟迟无回音。2023年8月,多方要账无果的刘明向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报案。
索要借款本是民事纠纷,为何要向公安机关报案?8月25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周星向记者介绍了刘明的报案缘由。
2023年2月,在新疆开办建筑公司的刘明与某“国企老总”岳伟在酒局中结识。席间,岳伟炫耀其在南疆洽谈的一笔光伏项目,这让刘明动了心。事后,他主动找岳伟请求合作,岳伟提出向他借款500万元缴纳工程保证金的条件。为拿下合作,他当即向岳伟转账。
按照约定,刘明借款后,岳伟要尽快让其参与项目施工,并定期返还借款。然而事情却没按预定计划发展。
岳伟先是以项目规划有问题、审批不合格等理由搪塞;再是玩失联,拒接电话、不回消息。眼见500万元即将“打水漂”,刘明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有诈骗之嫌,但暂无法立案。这是周星接案后的初步判断。
为何无法立案?周星介绍,就刘明的描述来看,双方更像是借款纠纷,即使借款人消失不还款,也属民事纠纷范畴,不属公安机关管辖,债权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那又为何有诈骗之嫌?周星说,刘明对该项目的不熟悉引起了他的怀疑,借款前后,刘明没有实地查看过项目,这就意味着,项目是否存在只是岳伟单方面说辞,如果岳伟撒谎,那就涉嫌诈骗了。
为验证怀疑,周星与同事多方调查,发现岳伟炫耀的光伏项目早已处于烂尾阶段,不具备投资价值;而那500万元借款汇入岳伟的公司账户后,又被分多笔转入全国多个建筑公司的账户。
向建筑公司付款,难道是为重启光伏项目做准备?周星逐一联系这些公司的负责人,得知民警要核实资金用途,这些负责人的答复出奇一致:这是投标岳伟设立的康养项目的退款。
又出现一个项目,资金性质也愈发复杂,这让有着10余年经济犯罪侦查经验的周星更笃定了自己的怀疑。
假冒国企老总诈骗千万元
2023年底,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对该案立案侦查。
此后,历时大半年,周星与同事跑遍了10余个省区市,逐一询问收到款项的建筑公司。多方调查下,他们明晰了岳伟向这些建筑公司退款的来龙去脉。
2023年初,岳伟在其实际控股的“国企”中推出了一个服务老年人的康养建设项目,因该项目确有政府批文及合法手续,一经网络公开招标,便吸引了来自全国19家建筑公司的投标,同时,这些公司还分别缴纳了80万元投标保证金。
投了标,交了钱,收到中标通知书的公司却未等来书面合同,且其等待时间早已超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订立正式书面合意的期限;未中标的公司要求岳伟的“国企”退还投标保证金,也始终未得到回音。
其中多家建筑公司曾于2023年下半年向属地公安机关报案。可每家公司在报案后不久,就会收到投标保证金40%至80%不等的退款。经调查,这些退款正是刘明出借给岳伟的500万元资金。
“拆东墙补西墙,这是经济类犯罪的显著特征。”周星说,至此,岳伟的嫌疑进一步增大。
此后,民警以光伏项目、康养项目为引子,围绕岳伟及其实控的“国企”开展多方调查,更多的疑点浮现出来。
岳伟实际控股的“国企”也有猫腻。
经查,2003年,因企业改制,该公司已非国有企业,仅有3名员工。同时,民警找到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周强时,发现其系农民,在收受岳伟支付的2万元报酬后,他使用证件配合岳伟完成了法定代表人信息注册。担任法定代表人的10余年间,他从未在该公司获得过任何报酬。可这期间,该公司因借款纠纷被多家企业诉至法院,身为法定代表人,周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了20多起民事诉讼案件。
重重疑点下,7月27日,周星与同事在乌市将犯罪嫌疑人岳伟抓获,在其居住的房间内,民警查获6枚假印章和总计达3000万元的数十张借条。
面对民警,犯罪嫌疑人岳伟对其合同诈骗的事实供认不讳。
“老总”行骗30余载
上世纪70年代末,四处浪荡的岳伟结识了一帮江湖骗子,学会了利用工程项目进行合同诈骗的手法。此前,他仅虚构些工程项目,骗取少量资金,因资金数额小,不少公司都未追究其责任,加之若有建筑公司索要被骗款项,其便原数退还。行骗10余年,竟未被发现。
2000年,岳伟入职了正值改制的国有企业,动起了利用“国企”名头诈骗的歪心思。
说干就干。此后多年,岳伟优化公司人员,寻找“替罪”法定代表人,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收集烂尾、停滞工程项目的政府批文和合法手续,并假借批文、手续另立项目标的,假冒国企公开招标,引诱各地建筑公司前来竞标,伺机骗取其投标保证金、工程保证金等;诈骗过程中,若得知有公司报案,岳伟便会退还部分诈骗所得,让公安机关误认为双方系经济纠纷,从而逃避法律制裁。此外,他还虚设工程项目,对女友、员工、好友实施诈骗。
被抓获时,岳伟已在全国多地公开招标多个水利工程项目、光伏项目、康养项目,涉及资金过亿元。骗来的钱,都被其用于购买奢侈品、出入高档会所等个人消费。
目前,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已对岳伟立案8起,查实涉案资金1600万元。其余线索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案件后记
岳伟落网,对被诈骗的受害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他们都还蒙在鼓里,苦苦盼着岳伟回复。
徐立,岳伟的前员工,负责开车、安排食宿。3年前,在岳伟虚设的工程项目中,他投入了30万元,血本无归。向岳伟讨债的3年间,妻子与他离了婚。
李丽丽,岳伟的女友之一。2018年,受岳伟蛊惑,她拿出300多万元积蓄让其投资工程项目,可至今毫无回报。为了让岳伟还款,她坚持每天向其发消息恳求。
岳伟被抓后,民警发现,在其使用的2个微信号、3个手机号中,消息、短信日日不停,主题只有两个字:要钱。
岳伟作案手法令人深思,他为何能屡屡得逞?周星说,在30余载的行骗生涯中,岳伟紧盯工程建设领域,使用正规手续冒充国企虚设项目,尽管这些手续已过期或与实际工程项目不符,可对于急于承揽工程的建筑公司来说,仍极具迷惑性,这也是他能大肆骗取财物的根本原因。同时,岳伟的反侦查意识较强,遇有报案便退还部分款项,有意将骗局“粉饰”成经济纠纷,这才屡次逃脱法律制裁。 |